為打造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特色亮點,鎮江市把農村、社區作為服務重點,深入實施“村(社區)文藝播種計劃”。目前,累計超16萬人次接受了3600多場文藝志愿服務,培育輔導了約2600余支業余團隊,自下而上組織了近百場相關演出,群眾自主排演文化節目150余個,惠及群眾近100萬人次。 “點餐式”服務對接需求,把溫暖送到群眾“心坎上”。構建市縣鎮村四級工作機制,由鎮江市文廣旅局全面負責、轄市區文化旅游主管部門指導協調、鎮(街道)文化站具體實施、村(社區)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力配合,深入基層廣泛征集群眾需求,“帶著問題”去調研,系統摸排了全市各行政村(社區)器樂、聲樂、書法、攝影等六大類文藝需求約750項,實行“個性化”按需定制,提升文化惠民精準度。 “標準化”輔導提升質效,把知識送到基層“最前沿”。按照《“藝術之光”全民藝術普及服務規范》市級地方標準,制定實施辦法,明確師資招募標準、活動開展流程、考核評估細則、紀律安全要求等。設置專業職稱、工作經歷、作品獲獎等志愿者招募條件,組建了300余人的志愿輔導師資隊伍,實施“KPI”定量考核,規定輔導時長、次數等量化指標,加強過程管理。 “展演式”評比擴大影響,把成果推上文化“大舞臺”。以評比和展演作為志愿服務的終端,鼓勵文藝愛好者走上舞臺展示教學成果。經各轄市區層層選拔推薦后,在市級優秀成果展演展覽活動中,15支基層文藝團隊同臺獻藝,88幅書畫攝影剪紙作品對外展出,充分展示了基層群眾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,打造了“全民藝術普及 城鄉播種行動”服務品牌。群眾參與積極性、榮譽感極大提升,形成從“送文化”到“種文化”再到“創文化”的生態鏈,全面助推鄉村文化振興。“文藝播種”有關經驗做法被“學習強國”、《人民日報》數字版、《群眾》雜志等近20家中央、省市媒體集中報道,并入選省委宣傳部“四力”教育創新案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