費菊媛是常州市新北區龍虎塘第二實驗小學的老師,因為喜歡詩,她常帶著班里的孩子讀些易懂的童詩。一次,讀到金波的《如果我是一片雪花》,一個女孩說她要落在費老師的頭發上,做一只最美麗的發夾。又一次,讀到西爾沃斯坦的《捉月亮的網》,孩子們又生出了許多奇思妙想,捉流星的網、捉果子的網、捉快樂的網……費菊媛讓大家把想說的都寫下來,有幾句就寫幾句,童詩創作由此水到渠成。 “從孩子們可愛的語言里,我讀到了他們對世界的認知和深情。” 龍小的詩歌教育工作起始于2000年,全校師生二十年如一日,執著于“為詩意人生奠基”。學校成立了詩社,愛好詩歌的孩子們聚集在一起,用詩來展示最真實的生活和最有趣的想象。每月的創作詩交流,讓孩子們在校電視臺大放異彩。這期間,師生詩集《雛鳳鳴春》正式出版,新版的古詩文校本教材《童聲古韻》在全國熱賣,學校承辦“龍虎塘杯”全國中小學生征聯大賽現場決賽,創建成“常州市少兒國學課程基地”…… 詩歌的滋養浸潤,逐漸讓孩子們養成了“陽光、靈動、文雅”的特質。全國著名詩人丁芒贊譽龍小“一池芳草,千載唐音”,全國詩教委主任梁冬則留下了“詩以育人,詩以興邦”的題詞。童詩創作,正引領孩子們詩意地走向未來。 |